第一百零七章 七月半的怪叫声_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卡咋小说网 >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 第一百零七章 七月半的怪叫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零七章 七月半的怪叫声

  第108章七月半的怪叫声

  “妈,我去跟我爸平地了,你顺带看着簸箕里的黄精啊。”

  摆弄好黄精以后,跟自家老妈了一声以后,张安就出门了。

  张建国一大早上起来就牵着大黑带着耙去新房那边,已经去平地去了。

  张安来到后院,接过自家老爸手上的耙换了个气,才开始赶着大黑拉着耙平地。

  这里铺上了昨拉回来的黄土以后,这块被张安规划用来当藏的地方,已经高出后院的地面二十多公的高度了。

  这场景让张安想起了一篇学的课文,叫做爸爸的菜园。

  “爸,咱们待会还要捡些石头,把这地边上给砌一圈,不然这要是下雨了,泥水到处淌的都是。”

  张安一只手牵着大黑的缰绳,一手掌着耙,来来回回的薅平着这些蓬松的黄土。

  因为这块地是张安他们挖了松土拉过来铺的,地面太过蓬松,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不过这样也是最适合种材。

  “嗯嗯,前面还剩下不少石头,待会就能捡过来砌一圈,现在这泥巴已经跨下来了。”

  一早上的时间,张安就把地平的差不多了。

  要是张安的父亲张建国,可能要慢一些,因为他牵着大黑的话,大黑不敢放开了跑,因为张建国跟不上它。

  但是换成张安掌耙以后,大黑就放开了跑,有时候还把耙给带飞起来,张安不得不在耙上放几块大石头压压重量。

  平完地以后,张安还用耙套出了不少的草根和细石子。

  最后张安父子两把藏边上用石头垒了一圈,才算是完工。

  这么多以来,家具床铺也都尽数送过来了,新房里就等到张建国跟王芳找人看好了日子,就能搬过来入住。

  本来张安是打算直接住进去就行了,但是村里对这些很忌讳,张建国跟王芳也特别重视,所以张安也由着他们俩去弄。

  反正家里就等着看好日子,到时候就住进去就行,也不摆酒席。

  到了那一,让家里的亲戚们过来帮忙烧锅底,意思意思一下。

  张安父子刚走出院子,就发现了有个拖拉机拖了一堆大家伙进村了。

  正好打算回去吃饭的父子两,当场就被抓了壮丁。

  原来这是张新民家里买来的打米机跟磨面机。

  这么大的大家伙,买新的话两台要花上不少钱啊。

  不过张新民家这是帮助长箐村里从水磨时代直接进入到电磨时代。

  “大民哥这是准备要大干一场啊,也不担心到时候没人来大米磨面啊。”

  张安瞅着这机器不像是新的,但是成色也还成,估计有个七八成新的样子。

  “这个我一点都不担心,用水磨慢的要死,碾完回家还要筛米糠,哪里有用打米机方便啊,米打出来了,米糠也给分的好好的,肯定有人愿意用的。”

  张新民的倒是在理,村里估计也有许多人愿意来他家大米。

  毕竟他们家打米一块钱一百斤,米糠不要的话可以卖给他。

  但是张安觉得村里现在没几个人愿意卖糠的,因为大家都养了猪,米糠可是喂猪的好东西。

  也就是现在电费降价了,要是原来的时候,这一块钱也就够电费。

  现在收一块钱的话,也还有的赚。

  很快,张新民家的老爷子找了好些个人过来。

  大家一起把拖拉机上面的两台机子从路上抬到他家卖部旁边的空房子里。

  一台机器好几百斤重,但是一点都不好抬,主要是因为它太大了。

  不过人多力量大,大家喊着号子,一二三,几下就给抬到里面去了。

  剩下的安装工作,就交给那个跟着机器一起来的人了。

  “新民,搬完了我们就回去了啊。”

  没什么事情,张建国就跟张新民了一声,准备走了。

  “多坐一会嘛,建国叔,我茶都还没给你们倒。”

  “别忙活了,我们准备回家去吃饭了。”

  回到院子里,看到自家母亲还在做菜。

  “妈,今炒个豆豉辣椒来吃嘛,我们家豆豉不是已经晒好了嘛。”

  张安刚才从张新民家回来的时候,就闻到有人家里炒了豆豉辣子,把张安肚子里的馋虫给勾出来了。

  一回到家就跟还在做饭的王芳了一嘴。

  “行,你去园子里头摘几个青辣椒回来嘛,我一哈给伱炒。”

  王芳听到儿子想吃了,肯定是一百个愿意给做。

  而且豆豉炒青椒不用花费多少时间,就是洗几个青辣椒切好。

  跟着豆豉一起炒就行就行了,根本就用不了几分钟。

  转眼间,八月份快要结束了。

  后就是七月半,也就是大家的中元节或者鬼节。

  据传在农历七月初一的时候,阎王爷大开鬼门关,把全部的鬼魂都放出来游走人间。

  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去看看自己的家乡与后代,而生者则在这段时间对他们进行祭拜,让他们享用到家中的后辈给奉上的香火。

  但其实这附近的大多数汉族人家都是七月初一就把家里的牌位拿出来供起,等到七月十四的时候便少送袱包把已故的老人们送出门去,只有部分少数民族过的七月十五。

  而家里有新丧的老饶话,是不能封这种袱包的,只能封没有封面的白包。

  只有已故超过三年的老人,才能奉上有封面的袱包。

  在村里张家没有祠堂,都是各家供各家的,每家都有一张大大的牌位,上面全都是自家的祖先。

  有的人家很夸张,从一世祖就开始记录,排位上写的满满的。

  从前几开始,王芳把家里上周赶集的时候买回来的纸钱跟封纸拿出来开始晒太阳。

  所以今张安一家要开始把晒好的封纸跟纸钱拿过来封包。

  封的数量还不少,因为只要是生前是亲属关系的先人都要送,只是直系的烧送的比较多,远一点的就烧的少一些。

  每一年到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封几大箩筐。

  很的时候,张安就被家里的张二爷教着封袱包和写包。

  而封在里面的纸钱就代表自家烧给先人们的钱财,所以很多龋心自家老人在下面没钱花受气,这个时候就使劲封一堆袱包烧下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zaj.com。卡咋小说网手机版:https://m.kaza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